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班級人物大採訪

進行學生之間的專訪,

從中體驗專訪提問的設計和寫採訪稿的趣味。

搭配<翰林版>國語第十二課 散播溫暖散播愛這個單元,這一課是描述作者和同學訪問了創世基金會,進而更懂得尊重生命、關懷生命。老師就給予了大家一個體驗活動,那學生分組互相進行人物專訪,在將專訪內容發展成一篇採訪稿。

為了教導學生提出好的訪問題目,老師先撥放6則自我介紹的影片給學生觀賞,並讓去發現影片中的大學生用那些與其他人不同的方式來進行介紹,也歸納出名子、個性、夢想、興趣、研究和座右銘等方向,提供學生進行人物專訪時的提問設計。



         老師也從中舉出一些好的提問的類型和不好的提問類型好的提問類型:
 好的提問類型:
1.可以讓受訪者發揮。 
2.沒有絕對的答案。 
3.真誠的提問。 
4.根據第一層的回答,再深入做提問。 
不好的提問類型: 

1.受訪者不會回答。 
2.答案簡短。(會、不會,是、否) 
3.不清楚自己為何要這樣提問。


 接著就是讓小組各自熟悉彼此,並開始設計訪問題目。

各自熟悉彼此,並開始設計訪問題目

     
訪問稿在採訪者完成後,要再給受訪者做確認簽名後,才算完成。緊接著,就是小組的採訪時間囉
採訪中

 反思:
透過搭配課程的活動設計,讓這個單元更加的有趣味。能依照課程的相關課程,設計活動讓學生體驗,並從中學習一些能力,這將是老師必備的能力;就像老師所主張的,讓學生透過「Learning by doing」的過程學習能力。

當中,老師則要適時給予協助,教學生如何提問、訪問過程中要如何摘要以及要如何整理成一篇訪問稿;當一切必要的協助都給予後,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己去Run了,並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經驗。

或許過一些時間後,學生早已忘記國語第十二課是上什麼了,但他們對於那次親自設計題目和寫採訪稿的經驗,或多或少會留下些印象。對於我這個實習老師而言,透過這次的活動,讓我學習到,可依課程的內容的多寡、當下的時間等因素,來調整內容,設計可讓學生體驗的活動,而非只有紙上談兵的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