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進入期末考週的自學

誰說期末考到了,一定要統一複習不可呢?

讓學生形成自主性的學習小組過程中除了學習如何讓成績進步外,更學習如何自學。


一、自主性的學習小組
    期末考前的一週,多數的班級都抓緊時間的複習和考試,希望藉由最後一週的總複習能替學生做大複習,而我們班正進行了一項與眾不同的活動。

進入複習自學週,透過讓學生找自己要好的朋友組成學習合作小組(3~5),各小組推派出一個組長,負責領導整個小組的學習風氣,組間可自行出作業和決定複習科目,彼此之間也要互相合作、討論解疑惑。藉由這次的機會,讓學生們彼此處在既合作又競爭學習環境中,來為期末作準備。


二、自學週的機制 
維民老師在班上嘗試小組自學的活動,最重要的因素是相信這群孩子能透過同儕之間的互相學習來替期末作複習。但他們畢竟是五年級的小學生,還是需要有些機制來進行約束,因此老師也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

短期目標:秩序管理當老師不在上面講課,學生難免會講話、聊天,甚至在不知不覺的狀況就干擾到其他同學;因此,秩序的控管會是這項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老師透過秩序表格,藉由各組彼此互相監督,每當有哪一個別的音量過大而影響到其他人時,該組長就可以上台在該組上畫上一個記號,並於每日作統計,當天完全沒被劃記的組別則可以替小組加分。

中期目標:每日的PK事項老師在一早即會將會公布當天要秩序表格,像是抽屜的整齊度、講義的完整度、測驗的平均成績等,並進行小組加分。

長期目標:期末考的進步分數這個活動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小組的
自學達到成績的進步。每個人的進步分數則是採用期末考的成績和期中考的成績相比,在將小組的進步分數做加總並取平均數。

PK項目

秩序表格
         
                          


三、從各組間看見的風景
    透過小組之間的自主學習,從一開始就能夠發現,準時教作業的與否和學習態度是小組間組員篩選的基本條件,當然平常較懶散愛拖作業的人就只好自己一組了。

從中也觀察到有小組能有效率的將為完成的作業簿和習作分散於作業,到考前的總檢查時,就較為輕鬆了;也有小組的組長自行出作業,幫組員複習語詞;更有家長協助出練習卷讓小組一起練習,當然也有小組是在當天的作業都處理完後,就會無所事事的聊天、發呆。從過程中,看見各組對於自我時間的安排、小組之間的互相學習、彼此互相競爭和鼓勵,老師也鼓勵程度好的同學要不吝嗇的教導同組的朋友,除了協助她解惑外更能加深自己對題目的理解。

反思
期末考不統一複習,讓他們自己來。從一開始的說法到執行,都令我覺得很吃驚,腦子裡也不段的浮出疑惑,他們只是五年級的孩子,能夠透過自學進行期末的複習,真的OK?

最後的結果也證明是可以的,學生能透過自主的學習來完成期末考試。從中,我也開始思考,如果是我來替他們進行複習,我會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呢?

我會透過測驗卷的考試來檢測學生的不足、講解難題,要求習題的訂正,把握最後的時刻幫學生複習。我可以想像的出那將會是哀聲連連的一個噩夢週,這樣的心態該出自於過去的學習經驗和對分數的得失心太重所造成的,無形中將協助學生考好的責任看的過重了。
但在進入維民老師的班級後,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學風景,許多教學活動都令我感到很新鮮、有趣,這次的自主學習當然也不例外。老師也表示這樣的活動也是第一次的嘗試,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

在課堂間,我就是一名觀察員,觀察到老師在執行一項活動時,會詳細的說明該遊戲的規則,過程當中也會不斷的依照實際情形做修正,雖然最終的目的是各組的平均進步分數,不過,準備過程中的學習也將成為學生能力的一部分,有些組別很積極在為考試準備、替組員加強,或許能透過考後的各組的心得分享,讓小組間彼此學習,就能當做他們下一次考試的參考方向之一。

老師的創新來自多年的教學經驗,也打破了我既有的觀念,誰說一定要統一複習不可呢?期末考到了,除了學習如何讓成績進步外,學習如何自學和小組互助的重要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