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教學筆記2~數學 梯形面積

自己真正上台後,才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也感謝這些問題的產生,讓自己記錄和詢問老師來進行反思,找到解決之道,也讓自己更期待下一堂課的到來,迫不及待想嘗試修正過後的方式。
第一部分 (2節課)
梯形面積的學習單一開始模仿維民老師的「圖形組合」學習單說明-五上-7多邊形面積-平行四邊形
讓學生透過觀察,畫出以下組合成三個梯形的多邊形。其中包含長方形和三角形師,延續上一堂課的概念(平行四邊形)。
圖一:長方形+左三角形+右三角形
         圖二:長方形-左三角形-右三角形
       
         圖三:長方形+左三角形

板書的部分






緊接著是「面積的計算」藉由組何圖形的加剪拼湊,計算出平形四邊形的面積;



在到「代數推導」藉由合併持一個式子,在加上簡化和分配律應用,能導出梯形的公式。(先帶學生看範例,在讓學生實際練習。)





第二部分 (2節課)
      這部分一樣讓學生嘗試圖形組合。但第一部分是用三角形和長方形組合成梯形,這一節是介紹平形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組合(上單元已經學完平形四邊形)

圖一:平形四邊形+右三角形
         圖二:平形四邊形÷2+平形四邊形÷2
圖三:平形四邊形÷2

緊接著一樣是「面積的計算」在到「代數推導」。




板書的部分

教學心得:
    在課前和老師討論要如何呈現教材,課後和老師的討論課堂上的狀況。老師很放心將一周的數學課交由我這個實習老師來做嘗試,全權的交給我操作,這也和維民老師的教學理念─ Learning by going相關,老師經常告訴我用看的和用想的都不如實際動手嘗試,才知道著手會遇到什麼問題,才能從中修正。

      透過實際教學過程中,真的發現許多自己教學上的盲點;當自己在要學生執行某項動作時,因為指令的不明確,導致學生不清楚學生對教學內容無法理解時,我要怎麼辦?當加分機制不合乎學生的期待時,學生將無心上課?急著將課程告一個段落,學生真的有聽進去嗎?在課堂上個別的協助學生,使自己無法兼顧班級的整體秩序,這要如何是好?林林總總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安排的問題慢慢的浮出水面,而維民老師當然成了我的求救對象。

       老師也和我分享,當學生對教學感到困難時,就可以藉由漸序的引導和給示範題,讓學生學習模仿;對於加分的部分,老師要學會如何利用小組加分讓學生更專注於課堂上,例如:立即性加分、明確的加分機制和倍數的加分;而對於課堂指導的部分,老師視狀況的協助組長,在讓組長來幫組員,除了達到小組合作之外,老師才能將更多的心力應用於練習和討論品質的秩序管理。

       每一堂的教學,讓我漸漸的感受課室經營的細節,平常在一旁觀課的我,從未注意到這些點,等自己真正上台後,才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也感謝這些問題的產生,讓自己能利用記錄和詢問老師來進行反思,找到解決之道,也讓自己更期待下一堂課的到來,迫不及待想嘗試修正過後的方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