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搬書、領書中暗藏的班經撇步

學生若能建立成功的學習經驗後,往後再給予足夠的練習, 
就能成為學生的知識,也替未來的相關課程建立了先備經驗。

    搬書、拆開到學生領取,沒有一步驟是學生不會的,但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可能會就花了你大半天的時間,面對新學期的第一天,要讓這些從假期中返回的孩子們開始恢復學校生活又要管秩序又要發新書,過程又要在掌控內,這時,如何讓學生有效率的完成拿新書動作,這就顯得非常重要。

    今年因為年假的關係,學生們必須多上一個禮拜的下學期課程才能放假;於是,在期末考後,就得去領下學期的新書,才能應付下禮拜的新課程。這時維民老師給了我一個情境:一般情況下,開學的第一天,第一節或第二節一定帶學生去搬書回到班上;而剩下來的學生就會閒在教室裡,把書搬回班上後,要怎麼發呢?又如何處理這少一本哪少一本的狀況呢?


    回想以前當學生的經驗,老師一定請男生搬書,而是女生的我們多半在教室聊天或進行打掃工作。而發書的過程,是由老師逐一的拆繩子,請排長上前領書,並往後傳閱;都拿完後,在詢問缺的數量,全數發完後,再請學生進行點數。

    仔細想想,這樣的發書的流程真的會花上大半的時間,而老師也會忙得團團轉。究竟這個看似簡單但確會耗費不少時間的過程,要如何調整呢? 這時老師,給了我不一樣的建議,高年級的書籍約有8~9科,就讓全班兩兩一組,在搬書前先說明搬回班上該做的事(拆繩子、依照科目放至講臺),全班整體下去搬書,人多也可以避免要來回跑兩趟的狀況,最後將書籍召科目排成一排,而學生排隊依序到臺前來領書,每一疊都必須領取一本,在走到底時她就能將新書全數拿齊了,最後在清點缺少的書本即可。這樣子下來的搬書、發書的過程竟用不到一節課就能大功告成了,真是太不可思議啦!

    老師也提到,發書可分成了兩種方式,一是老師親自發二是學生自己領。給學生自己的領的優點是,讓老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在建立班上規矩(特別是新班級)和班級事務上,也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開使書寫姓名和整理書包,才利於下節課能處理其他班級事務。

反思:

    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足夠的能力協助班級事務了,這時老師就須扮演著一個引導、指揮的角色,指導學生方法和規則,而學生就能記住這次的經驗;當下學期又要領書發書時,學生就更能自動自發的完成了。這就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一樣的,在老師第一次教導的過程中,需要仔細的說明方式和一一的盯緊各步驟更要留空白時間讓學生書寫或理解,才能讓學生達到要意義的學習;學生若能建立成功的學習經驗後,往後再給予足夠的練習,就能成為學生的知識,也替未來的相關課程建立了先備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